一部展现沙溪流域百年变迁的史卷

日期:2017-02-24 08:29 来源:林越
| | | |

  一部展现沙溪流域百年变迁的史卷 

  长篇小说《金沙县》是一部浓缩沙溪流域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一世纪初,跨越三个世纪100多年变迁的历史画卷;是一部透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时代气息的雄浑厚重之书。 

  莫言在论及长篇小说的尊严时,提到三个指标:长度、密度、难度。以这三个指标来考量《金沙县》,从长度上看,该书字数长达46万,篇幅近400页,是不折不扣的长篇小说;从密度上看,反映了张来福之父“张十万”,张来福,张来福之子张继业,张来福管家(后成为他义子的陈宗旺),陈宗旺的女婿潘益民,三个儿子陈守孝、张守义(承祧张来福)、陈守业四代人的命运,故事严丝密缝,紧锣密鼓,情节曲折饱满;从难度上看,中国近代史以来的100多年历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是社会变革最激烈、社会发展最迅猛的时代,《金沙县》从沙县一隅反映中国社会历史深刻变化,折射时代变迁,有着宽阔的视野和历史深度。 

  《金沙县》真实反映了中国内地山区社会的演变,主要通过代际递传、财富转移,从经济角度,形象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古老的宗族社会、农耕社会向现代商品社会、工业社会的嬗变。沙县南阳大户张十万,在迟暮之年允许已执掌门庭的独生儿子张来福动用林俊起义军寄放在他家的一笔财宝,振兴了家业,张来福也成了“张百万”;但张来福不幸生了一个傻儿子张继业;在张来福几次纳妾仍没有为他生儿育女的情况下,张来福将家业托付给忠心耿耿的管家陈宗旺,并收陈为其义子;而当张家的家业被其对手丘家谋夺,张家大院被傻子张继业神密地烧毁(随即张继业被发现死亡)后,陈宗旺动用了张来福告诉他的林俊的“义财”,想方设法夺回了张家的财富,并在琅口建了陈氏大厝,收回了瑞丰布店,实现了财富的第一次转移。陈宗旺获得闽笋生意利润事业兴旺之时,本想自己有三个儿子应该后继有人,谁知大儿陈守孝老实本分不善经商,二儿张守义投身革命抛家舍业,三儿陈守业(与张守义为双胞胎)迷上肩膀戏不事生产,陈家最后家业托给了沙县城关的女婿潘益民,实现了财富的再次转移。这几次财富转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钱财的流转,而是实现了在商业上的更新换代。张来福一代,只是靠田庄和布店收入;陈宗旺一代,与张来福一代没有本质的变化,只是规模更扩大了;而到了潘益民,主要是经商,从开沙县小吃店、酒楼肇始,最后经营运输到福州的大宗木材、茶叶、笋干、香菇,开办电灯公司、汽船船运公司,已经有了现代商业、工业的模式。 

  巴尔扎克认为,一部长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是儒家思想,是忠孝信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核心。《金沙县》中主要人物张来福、陈宗旺、潘益民,尽管他们都从事生意,都追求财富,但无不浸润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无不恪守忠孝信义道德规范。他们异姓三代,都牢记张十万与林俊的击掌为信,不向官家出卖起义军财富的秘密,并最终将林俊义军的财产献给红军,还给人民。陈宗旺到张家大院当管家第三天,就将郭居敬《二十四孝图》挂于大坪围墙,并一直忠于张家,殚精竭虑维持张家的荣华;在张来福病故,他被张何氏赶出张家大院后仍为张家操心谋虑;在建成陈氏大厝后,接来孤苦无依的张何氏,以母侍奉尽孝,并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张家。陈宗旺对张何氏说,“太太,我可记得老爷临终的嘱托,我陈宗旺活在世上一天就得信这义一天,否则我就不能活人了。”这就是他的思想信仰。潘益民娶了陈宗旺女儿陈招娣后,陈宗旺用心良苦,想通过拒绝潘夫妻回陈氏大厝的手段,激发潘益民创业;而潘益民果然不负岳父的重望,进取打拼,成了一代商界精英,并且不记旧嫌,传承孝道,为陈家经营,维持陈家事业和门面。而张守义更是把忠孝信义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升华到为国家、为民族的层面。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抛弃家产,献身革命,忠于事业,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在敌军包围、乱枪扫射中跳崖。 

  塑造人物是小说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部长篇小说成功与否的标志。《金沙县》人物众多,有英勇的红军官兵、游击队员,有建桥造屋的能工巧匠,有妙手回春的神医,有理发巧匠,有伐木送排工,有渡船撑船工,有卖鸡苗的小商贩,有云游四方的道人,有狡仆,有痞子无赖,有风尘女子,有土匪,有大权在握、草菅人命的军阀,涉及五行八作。但在作者笔下,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陈宗旺和潘益民都富有进取心,都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一心一意想的都是怎样壮大家业、发家致富。但陈宗旺毕竟还是传统的“土老财”,只是在土地山林上花功夫,最多也只是在自己熟悉的布业上苦心经营,还是传统的保守型的经营方式。而潘益民则不一样,为了商业发展,不惜冒险犯难,敢于尝试,凡事亲历亲为,不断扩大商业疆域。为了经营木材生意,他甚至亲自上山伐木,亲自参与木排放送。小说中有两位极可爱的女性,贵为庄园主千金、却为了爱情下嫁给厨师的陈招娣和性格泼辣强健、爱上张守义(参加革命后改名张志天)后柔情似水、激情似火的猎夫之女、女交通员乐晓岚。她们的性格是通过恋爱得以体现,陈招娣是柔中有刚,为了嫁给自己的心上人,她忍着被父亲拒之门外的锥心痛苦,毅然决然跟着潘益民过艰苦的日子。乐晓岚则是刚中有柔,对敌狠,但在心上人怀中却柔情万种,激情横溢。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正面描写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工农红军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写了彭德怀亲自接见来送情报的张守义;在攻打沙县县城时,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士通过挖地道的方式炸毁沙县城墙;在东方军进入沙县并把司令部驻扎在兴国寺后,到潘益民扁食店品尝沙县小吃,体察民情。表现了彭德怀平易近人的革命家风度和指挥若定的军事家气质以及风趣幽默的性格。 

  小说展现了沙县的风俗人情,地域特色,是一幅沙溪流域的历史民俗画卷。如贯穿前半部小说的沙县太保公民间信仰(第八卷第九节还写到张守义借到罗岩庙给太保公神上香传送情报),第三卷第十节的沙县过年风俗,第五卷第八节陈宗旺建造陈氏大厝新屋时抬梁绕村巡游及上梁仪式,第五卷第十节陈宗旺为儿子张守义、陈守业办“抓周”仪式,第六卷第七节沙溪流域“新娘火笼”规矩,第七卷第二节潘益民从事木材生意上山伐木规矩等。至于陈守业钟情的沙县肩膀戏、潘益民急中生智发明的豆腐丸、棰肉扁食等,更带有沙县独特的地方元素。 

  《金沙县》篇幅长,人物众多,内容丰富浩繁。但作者精心结撰,构思独出心裁。如1851年林俊起义寄放在张家的宝藏,最终由陈守孝、潘益民捐献给红军,兑现了张十万与林俊将财宝重归于义军的击掌为信。如富有传奇色彩的红玛瑙算盘,串联了张家大院、陈氏大厝、潘家商号的兴衰。如一生浑浑噩噩,不知人事的张继业,最终反而一把火烧了被仇家霸占的张家大院。如潘益民成了富商,却坚持在每年生日时挑扁食担叫卖,以示不忘本。如镜清道人以及他神秘的预言。如1920年少年英雄张守义救下被军阀高维岳部下追杀的贩卖鸡苗的商贩杨知清(其余二名商贩被高维岳以土匪探子的罪名斩首),14年后,杨知清作为红军的侦察连长前来与地下党员张守义联系,引出了红军东方军对沙县的解放以及张守义参加革命的叙述。 

  书中最感人的是,张守义(张志天)跳崖后不知所踪,他深爱的乐晓岚在地下交通站被敌人破获后,乐晓岚父亲英勇牺牲,乐晓岚也不知所踪。在书的“尾声”一节,通过失落在台湾的儿子张思义回沙溪河上游大山深处的南溪村寻父——一位失忆数十年、93岁高龄的老人,原来张志天跳崖后失忆成了一位普通的村民,乐晓岚被敌人逮捕后生下儿子,还是遭到敌人的毒手牺牲,儿子被人带到了台湾。小说最后写到“当陌生男人(张思义)走到只有几米远的地方,有些不知所措的寻名老人(即张志天失忆后的名字)看到了对方脖子上用红绳悬挂的子弹壳(当年他送给乐晓岚的定情物),被盔甲重重包裹的记忆也在一刹间被一丛无形的火点燃了。恍惚间,寻名浑身一颤颓然坐回到竹椅上……”读到此,小说嘎然而止,而我们的心阀也顿然打开,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绿笙已经成功地创作了《永安笋商》《金沙县》两部反映闽江上游、沙溪流域历史民俗的长篇小说,期盼他再接再厉,再创作一部此类题材的作品,形成沙溪流域“三部曲”,为三明传史立志,为沙溪流域传神写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