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

日期:2013-05-29 11:26 来源:本网
| | | |

        

                  ——纪念沙县苏区创建80周年

 

沙县是中央苏区县。80年前,为发展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滕代远、杨尚昆等率领红军主力东方军两度攻占沙县,相继成立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创建沙县苏区,使沙县成为中央红军开展东方战局的战略要地,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管辖的一个重要行政县,拱卫中央苏区的东大门。

沙县苏区的创建历史,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沙县人民同敌人浴血奋战的光荣革命历史,丰富而厚重。

一、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建立并积极开展各种革命活动。

1928年夏,在省城福州求学的沙县夏茂籍中共党员官锦铨、姜源舜(化名姜敢)等人根据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回到家乡夏茂,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隶属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是福建省早期为数不多的党组织之一。

1928年夏成立至19342月,沙县特支开展革命活动时间7年,在传播革命思想,建立革命联系点,配合红军工作团活动、反抗军阀卢兴邦斗争、配合东方军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沙县特别支部成立后,特支成员洪基在夏茂兴办民校,结合扫盲,向广大青年灌输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思想,并对学生进行争取人权、民主平等的启蒙教育;共产党员张炳生在茂溪小学任教期间,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军阀列强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共产党员姜敢通过各种渠道,购置一大批进步书刊,开办图书阅览室,对广大民众进行革命启蒙教育,提高大家的阶级觉悟。

1929年夏,官锦铨、洪基等党员在通往宁化、归化苏区的交通要道富口荷山建立联系点;19317月,姜敢等党员打通沙县至建宁、泰宁苏区的地下交通线,建立由福州至闽北的交通站,恢复福建省委与苏区的地下联系。

19316月,沙县特别支部策划联合了夏茂地区各村大刀会数百名,举行一次反军阀卢兴邦的武装行动,突袭驻扎在夏茂教堂的一连部队,当场击毙连长、副官各一名,士兵10余名。之后,青州地区民众自发组织举行“抗卢”事件,管前、冲厚等村集中大刀会七、八百名,开赴青州与卢兴邦所部对抗。沙县特别支部引导组织的农民武装暴动,虽然遭到敌人的血腥镇压,但震慑了国民党地方当局。

19317月,官锦铨和陈能茂到边境将红军工作团带进夏茂,驻扎在距夏茂几里地的松林村。从19317月至年底的半年时间,官锦铨、洪基、姜敢等人密切配合红军工作团在各处活动,范围遍及夏茂周围的乐厝、李窠、洋元、大布、粉干窟各村和高桥、荷山地区的部分村庄,乃至将乐、顺昌县的边邻地区。除通过秘密形式向地主土豪筹款以供部队自给外,还动员了一批青年农民加入红军队伍。

沙县特别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扩大沙县红色区域和创建红色政权奠定了坚实深厚的革命基础。

二、红军工作团进入沙县筹款,为沙县苏区的创建作了战略准备。

1931628,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在给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周以栗和红十二军政委谭震林等的信中,将沙县作为筹款区域。沙县地处闽中腹地,西与归化接壤,北同将乐、顺昌毗邻,是中央根据地大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沙县的夏茂正处于毗邻各县要冲,地广人众,物产富饶,不仅可扼守苏区大门,更是开展武装革命的好地方。19317月初,红三军团政治部干部钱益民率领由连级干部20多人组成的工作团(亦称武工队)进入沙县,沙县成为红军活动区域。在沙县特别支部的配合下,红军工作团以松林村为基地,在夏茂、梨树、高桥和富口荷山等地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建立游击根据地,创建和扩大红色区域,并积极筹粮筹款。他们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力量到各村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抗捐抗税,很快地打开了工作局面。不到一个月,就动员了一百多位群众参加革命队伍。红军工作团的活动,扩大了红军在沙县的影响,夏茂、高桥、富口、荷山等地区一度成为红军控制的区域,为沙县苏区的创建作了战略准备。

三、东方军两度攻占沙县,创建沙县苏区。

19338月,红军主力东方军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的率领下,首次进击沙县。19339月,东方军相继解放了沙溪北岸的夏茂、梨树、高桥和沙溪南岸坂山、洽湖、青州、管前、高砂等乡村,先后建立了夏茂区和长阜、洋元、梨树、涌溪、坂山、洽湖、青州、管前、高砂等13个区、乡苏维埃政权,同时组建了区(乡)农会、工会、赤卫队、儿童团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东方军为巩固和发展新苏区,使闽中闽北与建、泰苏区连成一片,大力发动群众,沿途扩军,组织沙县地方游击队,组建闽中独立团。

19339月下旬,因蒋介石开始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10月,驻守沙县前线的东方军奉命撤至泰宁集结,参加第五次反“围剿”;驻夏茂的红军独立团撤往长汀集结。11月,福建事变爆发,蒋介石重兵进剿十九路军,对中央苏区采取守势,使中央苏区出现新的转机。在此情况下,中革军委决定再次入闽作战。

19341月初,东方军在彭德怀司令员、杨尚昆政委率领下再度进驻沙县。125,东方军解放沙县城关,建立了沙县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县工会、农会和赤卫队。至19342月底,东方军又先后建立了北区(今富口),松林、儒元、琅口、曹元、上碓、罗坑、高桥、荷山、白溪口、白溪、堆积坑、柳坑乡和西郊村、城关东郊、城关西郊、城关北郊等17个基层苏维埃政府,多数乡组建了赤卫队、儿童团。至此,沙县全境基本赤化,建立红色政权区域占全县总面积的75.1%,苏区人口4.95万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78.7%。沙县成为东方军开辟的一块新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红军在创建和保卫沙县苏区中取得四次大胜仗。

红军在创建和保卫沙县苏区中取得芹山阻击战、青州阻击战、沙县攻坚战、湖源遭遇战四次大胜战。

芹山阻击战。1933918日晨,红十三团与敌六十一师第三六六团郑为辑部及七十八师一个营、五十二师一个营共五个营在芹山遭遇。红十三团战士不顾一夜行军的疲劳,奋勇抢占了芹山主峰,敌人也拼命争夺主峰,战斗十分激烈。在敌人以两营兵力向红军阵地猛攻的时候,红军十三团八连战士迸发出以一当十的英雄气概,上刺刀冲入敌阵,向敌人侧翼猛勇突击,当场用刺刀和手榴弹击毙敌人50余名。在红军猛打猛冲猛追下,敌人溃不成军,不到一个钟头,将号称十九路军中号称“铁军”的三六六团全部歼灭。毙敌200余人,俘敌4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品。红军创造了一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歼敌一个团的新纪录。

青州阻击战。1934115日,红四师在青州阻击增援沙县的敌四师,经过激战击溃该敌,击毙敌团长1名,营长4名,毙伤敌军200多人,使敌增援的企图落空。

沙县攻坚战。1934125日拂晓,红三军团部队遵照彭德怀司令员、杨尚昆政委的命令,对沙县城守敌发起总攻。坑道炸药爆破城墙成功,西门城墙被炸开一道20多米宽的缺口。红军攻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全歼城内守敌卢部五个营,城外沙溪南岸碉堡内的敌人也全部投降。共毙伤敌军700多人,俘敌1300多人,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食盐、粮食、布匹等物资,缴获一座敌兵工厂。这些缴获物资均为中央苏区所紧缺,运回瑞金后对缓解中央苏区物资困难起了重要作用。时值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大会给攻占沙县的部队拍发了《奖励电》,称赞他们“在占领沙县的伟大胜利中,给予了第二次全苏大会以最光荣的礼物”。

湖源遭遇战。1934529日,奉命撤离沙县在闽西北地区迂回游击的红七军团第十九师,从归化绕道到达沙县,与从杉口经湖源前往沙县的国民党军刘和鼎八十师二三九旅遭遇,敌先占领南洋岐高地。红军在地形不利的情况下,组织部队从不同方向向敌人发起多次猛烈攻击。战斗从凌晨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红军顽强地与敌人拼杀,红军以牺牲300余名战士的代价赢得战斗胜利。共俘敌800余人,毙伤敌5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品。湖源遭遇战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在东线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这些战斗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威胁了蒋系军阀入闽的侧翼与后路,更加巩固、发展了福建苏区,胜利地开展了东线战局,给国民党的五次“围剿”痛击,极大鼓舞了苏区军民的士气。

五、沙县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为创建和保卫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方军攻占沙县期间,沙县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积极配合红军作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在东方军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为保卫和巩固红色革命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38月,东方军解放夏茂、高桥、青州、涌溪、管前等乡村。红军在夏茂挑选130名赤卫队员,组建了夏茂独立营。独立营近300人到建宁红军集训队参加集训,集训结束后,夏茂独立营300多人编入中国工农红军闽中独立团。19341月,东方军再次进入沙县,解放了沙县县城及大部分乡村,组建闽中游击队,扩大抗日反帝义勇军400余人,扩大游击队二队300余人。全县先后成立革命武装队伍24支,武装力量达4000多人,533名青年加入红军。赤卫队等地方武装积极帮助红军收集情报,侦察敌情;儿童团主动承担站岗放哨,盘查过往行人,严防敌人破坏;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农会等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帮助红军筹粮筹款、搬运资材。1933年夏秋,在夏茂仅用3天,就筹款7000银元。沙县攻坚战胜利后,共筹款数万元(光洋),还组织城关缝纫工人为红军赶制军衣,除供部队自给外,为中央红军筹集了大量军需、补给。

东方军围攻沙县县城,历时半月之久。当时,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乡村,都纷纷组织群众支援红军,为红军送粮送草,护送伤员。茅坪和玉口群众协助红军搭建连接沙溪两岸的浮桥,夏茂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卢清妹带领一支赤卫队步行60华里赶赴城关参战,县城周围乡村组织赤卫队协助部队攻城,还动员了1000多名群众参加搬运战利品,仅琅口、镇头一带就动员了300多人。

沙县的管前、城关、城关西郊、富口荷山先后设立过红军司令部,在富口荷山,建立了后方野战医院、造币所、通讯部、通讯站、作战指挥部,荷山、白溪口、琅口设有兵站。沙县曾一度成为中央主力红军巩固后方的基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沙县境内青州、夏茂、高砂等地方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为创建和保卫沙县红色革命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1015名红军战士、苏维埃干部和游击队员光荣牺牲;有29座村庄被毁,2045间房屋被烧,770户人家被斩尽杀绝,935名无辜群众惨遭杀害。

在这片红土地上,先辈们为创建沙县苏区前赴后继,谱写了无数感人心魄的革命事迹,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永远的丰碑,鲜活而生动地诠释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我们重温沙县苏区创建的革命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要传承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先辈们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历久弥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继往开来,从革命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自觉树立崇高革命理想,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促进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争十强、创一流”的战略目标,造福沙县苏区人民。

 

  

                            中共沙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2013年5月29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