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公布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日期:2019-11-06 08:18 来源:沙县政府办
| | | |

  11月3日,沙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沙县玉露酒传统制作技艺、沙县辣椒酱古法制作技艺、沙县荷山打门神、沙县通天大圣信俗等共4项入选。

  沙县玉露酒是沙县传统名酒,肇始于清朝中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该产品色泽褐红、味蜜质醇、似琼浆玉液,故名“玉露酒”。沙县玉露酒主要用酒基和原辅料按照传统工艺制造而成,工艺程序包括蒸饭工序、发酵工序、陈化贮存工序、勾兑工序、灌装杀菌工序和容器清洗工序。其原辅料可供选择的品种很多,包括枸杞、红枣、龙眼、黑豆等食材,以及甘草、茶多酚精华等药用食物。经过传统工艺加工出来的沙县玉露酒甘香醇美,红润饱满,酒香清远飘逸,入口醇和舒适,略带清甜,堪称玉露酒中的翘楚。沙县玉露酒畅销省内外,得到业内专家的好评。2016年和2017年,沙县玉露酒连续荣获全国六省一市金奖优质奖称号。

  富口镇荷山村莲花山顶有座白云观,又称莲花寺。莲花寺供奉龚、刘、杨三位祖师,为荷山村民传统的保护神。打门神是荷山莲花寺农历八月庙会活动的收官节目,是一项融合了宗教、竞技、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活动,已延续了六七百年。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六,村里人就将三济祖师的塑像从“莲花山寺”请到了村里,供村民敬仰。村民则会祈求家庭平安,风调雨顺。到了八月初八,人们吃过早饭,家家户户都会派人来到祖祠祭拜。到了吉时,在阵阵的锣鼓声、鞭炮声中,迎神队伍分别抬起三济祖师的塑像,在村子绕行三圈后,再浩浩荡荡地向莲花山寺进发。中午时分由迎神的队伍与八大金刚组成的铜墙铁壁,经过功防大战后,门神被打败,大家将三济祖师请进寺庙,打门神活动就此结束。

  2000年,沙县辣椒酱古法制作技艺传人邓非创办“龙腾调味品厂”,生产加工辣椒酱。其将传统家庭古法坛罐腌制加以改造提升,将原先坛罐粒装改成磨酱,进行瓶装、小袋装及管式包装。2002年改制为“三明市辣倒神调味品有限公司”。古法坛罐腌制,只添加食盐,盐度在10%左右,整个制作腌制过程包括选椒、清洗、控干、加盐揉搓脱水,最后入坛密封存放酵发等一系列方法。古法腌制的辣椒,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且能长时间(18个月以上)地保存辣椒的本原成分。经过包装改进制成软膏,携带方便,可随时添加到菜品中调味。“辣倒神”辣椒调味品具有原汁原味、香味浓烈、增进食欲的特点,是筵席、烹饪、佐餐之佳品。除沙县本地销售外,还随沙县小吃销往全国各地。

  通天大圣信俗滥觞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是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促成的,体现了儒释道文化与民间信仰的兼容与融合。沙县大圣庙位于淘金山脚莲花峰,其信众遍及八闽大地,除沙县本地和周边县市区外,泉州等地信众每逢大圣爷圣诞也都要乘多辆大巴,组织好几百人前来拜谒,祈福保平安。每年农历六月十二、十三大圣爷圣诞庙会,大圣庙的庙祝是一定要组织西门村的妇女到庙里一起做芋饺、扁食、拌面、豆干等沙县小吃,招待八方信众,这一习俗延续了几百年,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传播了沙县小吃技艺。大圣庙保留至今的实物遗存和民俗传承,可为研究沙县小吃发展演变提供重要实证和材料。

  目前,我县共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3个,其中,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4个,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有17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