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农科院将创新答卷写在田野大地上

日期:2022-09-21 08:36 来源:沙县区政府办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明市农科院认真把好育种关、产业关、质量关,将更多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

  在三明市农科院水稻研发基地内,120亩的田野里种满了一万多份育种材料。其中有水稻所的一项新型科研成果——明1优臻占。

  三明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黄显波说:“明1优臻占米质很好,这个品种既可以做再生稻,做中稻,还有锈水田、桑农田种植都可以,适应性非常广。我们去年刚刚审定就已经推了2万多亩,明年的话可能就可以达到50多万亩。”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三明市农科院一度辉煌。谢华安团队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中的明星产品——汕优63。此后,汕优63连续16年推广面积居全国水稻品种之首,在全国累计推广近十亿亩,增产670多亿公斤,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90年代中后期,三明市农科院开始转变工作思路,水稻育种由追求产量逐步向追求质量转变。

  三明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黄显波表示:“以前为了吃饱,现在为了吃好,我们不能沿着原来老路走,育种方向包括方法要有创新,材料上要有创新。”

  当时,种质资源缺乏,水稻所一边引进优质资源,一边着手研发。通过连续多年的探索,科研人员终于在上万株水稻植株中发现了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为攻克技术难关打开了突破口。

  三明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黄显波说:“可育株和它杂交以后会出现1:1可育和不育的分离。我们就用分离的特点,用不育株跟优质亲本做杂交,综合很多亲本的优点,包括香味抗性粒型等有利基因。到高代以后我们就把优质的可育株拿去做分离,就可以选出新的优质材料。”

  2016年,香型优质稻“明轮臻占”育种成功,201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随后,配组选育出的“明1优臻占”连续三年获得省内外品鉴活动金奖,自2021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在此期间,三明市农科院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将水稻育种成果转化。

  今年,在合作企业之一的沙县恒兴米业有限公司基地内,400多亩的明轮臻占和1500多亩的明1优臻占稻谷渐熟,颗粒饱满,将在十月初开镰收割。

  五年来,三明市农科院成功育成水稻新品种55个,与十多家企业签订科研开发协议合作开发,新品种年推广面积300多万亩,且逐年稳步提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沙县区富口镇盖竹村的种植基地内,20亩的辣椒长势喜人,青红交错的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这里分布着明椒9号、明椒10号等多个由三明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鲜食加工兼用的辣椒新品种。

  2018年,三明市农科院蔬菜所选育出辣度在7万斯高威尔的“福建辣椒王”代表品种——明椒9号。但在推广时,却得到了采摘性不强、烤干率偏高的市场反馈。

  目前,改良后的“明椒9号”已经在广西、云南、河南等10多个省份具有较大的推广面积与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三明市农科院已育成加工型高辣度及鲜食型辣椒新品种30余个,有14个辣椒新品种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或品种权保护,选育的辣椒新品种在省内外年示范推广面积达3万亩以上。丰富的辣椒品种满足了消费者无辣不欢的新需求。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百姓饭碗的充盈和丰富离不开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2019年以来,三明市农科院建成省水稻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三明市国家抗稻瘟病水稻育种创新(科研)基地、植物成分提取与检验检测平台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9项,通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52个。通过“示范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6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签订成果转化及横向技术服务合同,转化合同金额达733.93万元,对接企业辐射推广新品种90多个,新技术30多项,累计推广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面积达333.4万亩,新增产值达3.04亿元以上,直接带动农户1200多户。未来,农科院将不断提高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记者:郑烨熔 陈庄敬 杨宗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