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婘队与朋友家

日期:2008-07-24 17:58 来源:本网
| | | |
    沙县民间有一个传统:男子有朋友家,女子有洋婘队。
 
    朋友家是沙县话。家字的本意与母相对,即公的意思,引申为男的。家在语法上是后缀词,这是个白字,即本无其字,是个代用的字。朋友家就是特定范围里的一帮男子朋友,不分单复数,俗称朋友家。
 
    洋婘队也是沙县话,也是特定范围里的一帮女子朋友,不分单复数,俗称洋婘队或阿娘队。洋婘是白字,也是代用字,社会上流行这种写法。沙县人把女儿叫作洋婘,婘即子,婘应作囝,洋应作娘。洋与娘同音,娘即女子,洋婘即为女的儿子,那就是女儿了。洋婘这个词可以从儿子得到佐证。儿子叫作丈夫婘,丈夫就是男的。丈夫婘就是儿子。所以洋婘和丈夫婘,是一个组相对应的词,是女儿和儿子。准确的应该是“娘囝”和“丈夫囝”。
 
    这是名称和写法。
 
    洋婘队和朋友家的人数,一般在12个左右,即正好坐满一圆桌。他们一般是少年时一起长大的,左邻右舍或附近的小伙伴。平时他们是一伙一起玩的朋友。
 
    谁家有红白喜事,就把自己的朋友家叫来。他们的任务的是帮助办理这场红白喜事。从叫客开始。当时,请客是不发请贴的,只用红纸,按客人的住家顺序,写好总名单,这就叫客单。让朋友家挨家挨户地去叫请。有提前十天叫的,叫十天客;提前三天叫的,叫三天客;当日的叫本天客。以叫十天客为最隆重。大事办完,还得去回礼数和退还部分馈赠物品。这份工作,一般是一到二个人去完成。请朋友家去叫客人,比自己去叫客人更为慎重。因为朋友家是代表东家,拿着请贴单去叫的,就像履行公务一样。如果自己去叫就有随口之嫌,特别是路上碰到时叫的,不能算数。
 
    朋友家的工作,还有买菜和帮橱。过去能掌勺的人很少,如果朋友家中有掌勺的人选,自然厨师也由朋友家来当任。借桌子、借椅子、借碗筷是少不了的事。借椅子也很有趣,挨家挨户去借,邻居也愿意借出,这是惯例。只是这些椅子必须写上主人的名字,或记上门牌号码,以便事情办完时好归还。借好椅子,朋友家就拿一根长长的苦竹篙,穿过椅子的脚,将二十几把的椅子串起来,头尾两个人就抬来了。桌子和碗筷也是向各家各户去借的,后来可以花一些钱去租用。
 
    挑水、洗碗、擦桌子是苦力活。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大家都用井水,办事的日子,水的用量就大了。要有两三个人整天管水。
 
    结婚的那天早晨要去接新娘,寅时出发,卯时把新娘迎进来。结婚的第二天是回门,晚上新郎到岳父家做新郎。酒过三巡,朋友家就要用鞭炮催新郎回来了。宴席过半,新郎告辞。新郎在朋友家鞭炮声中迎接来了。如果没有朋友家的鞭炮,新郎也不好意思离席,在生疏的女方亲戚面前新郎就有尴尬的局面。朋友家们辛苦了几天,可以借此机会放放鞭炮,作弄女伴,作弄新郎,开开心,但这也是要熬夜的。到新娘娘家去帮橱等,都由朋友家来完成。
 
    若逢丧事,还要去租借抬棺材的大龙、小差、棕绳等工具。做风水,抬棺材,这些最苦力的一系列的工作都由朋友家去完成。有的司仪还要把工作项目和名单贴出来,以便明确任务。八十年代起年青的朋友家已经逐渐不会抬棺材了,他们不常有体力劳动而失去了肩力。九十年代,抬棺材的专业队和汽车出现了。现在实行火化,抬棺材难的问题不存在了。
 
    现在的朋友家要做的事,多数被酒家所代替,有的事情还可以雇佣。朋友家们剩下的仅存一份朋友之间的情谊了。
 
    洋婘队的工作职能要比朋友家小,一般只在出嫁时当当伴娘,等到大家婚嫁结束,它的使命也就差不多了。不像朋友家的关系可以维持到老。有的朋友家去逝,他们的儿子还来包礼数,接替父亲,继续着朋友家的交往,继承着这份情感,以致成为世交。当然现在洋婘队的职能也有所发展。除了当伴娘外,还帮助做些家务事。过去她们出嫁以后只跟夫家来往,跟定了洋婘队,娘家就不管了。现在也扩大到了娘家。足见它的生命力超过了过去,而朋友家就没扩大到岳父岳母家的。
 
    当今,洋婘队和朋友家的组织人选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往往是同学。朋友家和洋婘队的名称也逐渐被同学所代替,不叫朋友家、洋婘队这种老土的名字了。
 
    一般每人都有一伙朋友家或洋婘队,有些人交际更广,有两伙以上,当然,也有个别人没有加入这样的民间自发组织。往往这样的人是差劲的。没有朋友家和洋婘队的人会被人笑话。
 
    朋友家也有过组织生活,每年三月初三,就是组织活动日,这一天要置酒席,要舂米粿等,这就叫做新会。更早年的朋友家,他们还有一份田产,等于现在的同学会的基金。
 
    从劳力而言,朋友家类似于下会,沙县有做会的习惯,等于劳力上的聚集互助会。但下会是平等的,而这种聚集互助力是不固定的,只要朋友家里有办事,不管次数,也不管连续或不连续,大家都要去帮助,而且要包礼数,甚至,人没有来礼数还要照样收。
 
    朋友家与洋婘队起于何时,已无从查考,古代经济不发达,红白喜事都在家里做,这样就产生了劳力问题。劳力无法去雇佣,于是就产生劳力的借贷,这就出现了集劳力和劳力的合作,于是朋友家和洋婘队就形成产生了。它的年代该是久远了。
 
    沙县有一句俗语“朋友家,朋友朘,有吃走进,无吃走开”,说明这一组织的大部分的意义取决于劳力。(徐肇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