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多部门到上海市杨浦区开展合作交流
3月1日上午,沙县区政府副区长邓秋萍带领区教育代表团到杨浦区,实地参观杨浦区滨江实验小学并就教育领域对口合作开展学习交流。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卜健,杨浦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局长何劲松出席会议。杨浦区及沙县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卜健表示,开展沪明对口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要遵循“三明所需,杨浦所能,合作共进”原则,抓实抓细合作任务,切实把协议尽早转化为两地人民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合作成果,共同谱写两地教育发展的时代佳话。同时要求,要强化平台搭建。充分交流两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学校治理模式,着重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项目。要强化方式创新。要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拓展“互联网+教育”等多种创新合作手段,加强资源互推、经验共享,深度挖掘、主动探索出更多具有时代性的合作项目,促进两地学校的共同发展。要强化机制保障。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凝聚教育局相关科室、教育学院及结对学校的工作合力,把教培研训等工作落到实处,共同为杨浦和三明高品质合作共建贡献力量。
何劲松对此次合作寄予期望,他表示,要积极创新对口合作机制,加快寻找两区改革共同点,将沙县区红色文化、数字化转型等资源和杨浦的理念、人才等优势精准对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通过教育合作续写沪明情谊。
邓秋萍表示,杨浦区和沙县区在教育方面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希望双方立足契合点,紧盯共赢点,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谱写沪明教育“山海新篇”。扎实做好研学合作篇章,沙县区将用好沙县小吃名片、红色革命文化、劳动教育基地等资源禀赋,促进两地点对点、面对面“研”“游”“融”。扎实做好结盟共建篇章,持续探索各学段“手拉手”共建模式,在师资人才上优势互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扎实做好智慧建设篇章,加强教育信息化联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新课题,借“杨浦经验”创“山区模式”。同时希望,两地常来常往、双向奔赴,用“清单化”方式推进更多优质教育合作项目落地落实,争取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学校双向交流、教育信息化合作等方面见成效、出成果。
会上,杨浦区和沙县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分别从区位条件、历史底蕴、办学规模、改革经验等方面介绍了两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杨浦区高级中学、杨浦区平三教育集团、沙县第一中学、沙县区金沙二小总校联盟分别就各自学校基本情况做了介绍交流。
在沪期间,教育代表团还实地学习调研了杨浦滨江沿线建设,观摩学习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人人屋党群服务驿站等公共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杨浦区教育局与沙县区教育局已于2月10日签订《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 三明市沙县区教育局共同推动“革命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口合作协议书》,明确在教师协同培养提升行动、基础教育协作提升行动、培养于漪式好老师区域实践等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着力推动两区共同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3月2日-3月3日,沙县区副区长张美娥带队赴上海市杨浦区,就两地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对口合作进行深入洽谈交流,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事宜达成初步共识。
座谈会上,上海市杨浦区卫健委主任陈风华表示,三明医改成效显著,此次合作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同时沪明之间情谊深厚,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精准对接需求,为两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美娥介绍了沙县区卫生整体情况,并希望两地今后继续保持紧密联系,强化优势互补,深化经验互学,加强先进理念、人才梯队、医疗技术、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交流,借助战略合作平台,探索人才互派长效合作机制,努力为两地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保障。
沙县区代表团分三组先后走访了杨浦区中心医院、杨浦区中医院、杨浦区疾控中心、长白社区服务中心,在医养结合、健康社区建设、人才培育、公共卫生管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等方式,有效促成了两地合作共建。
访沪期间,沙县区总医院与杨浦区中心医院、沙县区疾控中心与杨浦区疾控中心分别签署了正式对口合作协议及沙县区妇幼保健院与杨浦区中医院初步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合作主要涵括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医学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学科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内容。
3月3日上午,三明市沙县区人社局赴上海市杨浦区,与杨浦区人社局签订对口合作协议。
双方主要在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人才交流培养和推动项目开发合作三方面开展合作。杨浦区将发挥高校集聚优势和就业创业专家团队优势,助力吸引人才来明来沙就业,提升沙县区就业创业服务专业团队的力量和水平。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助力两地人才队伍建设,以杨浦区技能竞赛为平台,推动两地各类职业技能交流和展示;同时加强两地人社干部业务交流,促进两地人社工作高质量协同发展。畅通用工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推动沙县区富余劳动力赴沪就业;加强博士后产学研合作,开展多类型交流活动,促进企业柔性引才。
此次合作贯彻“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两地人力资源优势,推进两地在就业创业、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取得实效,全面推动革命老区振兴蹄疾步稳,共同开创对口合作新局面。(编辑:罗杰妮 陆美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