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之一) 过去三年:奋进的轨迹 可喜的成效

日期:2007-08-28 11:05 来源:政府办
| | |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月16日在沙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沙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陈瑞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三年:奋进的轨迹  可喜的成效

    过去三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对接市县一体化,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全力推进绿色工贸城市建设,较好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确定的各项任务。

    三年来,我们在一系列事关发展的重要领域和重点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建设中等规模绿色工贸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入人心。县第九次党代会做出建设“一城三地”的战略决策,明确了发展定位,凝聚了发展合力,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氛围。

    ——海西中部重要交通枢纽地位确立。福银高速公路沙县段建成通车,三明沙县机场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向莆铁路控制性工程正式启动,厦沙高速公路列入全省路网规划,我县成为交通部认定的福建省四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工业发展平台初具规模。占地18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区金沙园已成为福建中部最具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工业区,金古园初步形成金属深加工特色产业集中区。

    ——一批大项目相继投产、动工。明光新型材料26万吨镀锌板、16万吨彩涂板和10万吨冷轧带钢项目,大亚木业45万立方米刨花板等一批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厦工三重、二机床等一批项目相继动工建设。

    ——沙县小吃影响空前扩大。群众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的热情持续高涨,从业人员已近5万人;沙县小吃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我县被授予“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成功举办了CCTV《同一首歌·走进沙县》大型演唱会和福建海峡卫视、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台湾东森电视台三台同步直播的《勺扬天下——海峡两岸小吃邀请赛》,有力提升了沙县小吃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农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在全市率先实现乡乡路面硬化、村村基本通水泥路和有线电视。

    ——城市空间迅速拓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3年的9.6平方公里拓展到15.9平方公里,是我县历史上城市拓展速度最快的阶段。

    ——城市品牌更加响亮。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跻身全省首批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行列。

    三年来,我们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并启动了“十一五”规划,在加快“两个率先”进程中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2亿元(不含高速公路),比2003年增长40.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年均递增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9万元;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达2.1亿元,比2003年增长54.3%,年均递增15.6%。2006年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39.92亿元,贷款余额达37.7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76.8%和70.5%。2004年被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县份,在\\\\\'2006福建县级经济评价中,我县经济实力居全省县级第17位。

    ㈡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8亿元,比2003年增长124.5%,年均递增3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3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1家,分别比2003年增加33家、6家。金沙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亿多元,入园企业达69家;金古园开发工业用地1700亩;木竹加工等特色产业集中区和7个乡(镇、街道)工业集中区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两园八小区”工业发展平台。林产、金属深加工和生化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8.9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2%,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三年累计新上工业项目43个,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重大项目达9个,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㈢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8.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9.3%,年均递增6.1%;农民人均纯收入5057元,比2003年增长33.8%,三年增幅分别达10%、10.5%和10%,持续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沙县小吃业蓬勃发展。沙县小吃在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至2006年底,全县外出从事沙县小吃业人员达1.46万户、4.8万人,比2003年增加0.6万户、1.2万人,沙县小吃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途径,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培育形成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其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8家,有力带动竹业、鸭业和茶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2006年三大产业产值达10.5亿元。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累计投资1.64亿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用卫生合格用水人数占农村人口比重达6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有效推进,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和生态农业保护得到加强。

    ㈣第三产业加速发展。2006年,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亿元,比2003年增长31.9%,年均递增10.1%。商贸物流繁荣活跃。累计新建、扩建各类专业、综合市场5个,形成千万元以上市场2个,初步建成鸿图、华山等商业街和沙阳汽车园、万佳车城等专业市场,引进远航医药、美廉乐等具有现代业态的商贸物流企业;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亿元,比2003年增长37%,年均递增11.2%。房地产健康发展。三年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9.9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9万平方米,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已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和财政重要税源。旅游业稳步发展。淘金山、大佑山、松柏岩等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沙阳乐园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旅游设施更加完善。同时,金融保险平稳运行,信息、中介、社区等新兴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三年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14.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城乡规划不断完善。《金沙园南区控制性规划》和夏茂、青州等2个乡镇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第三轮《沙县城市总体规划》已完成修编,新一轮《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展顺利。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先后实施了建国西巷、影剧院等旧城组团改造,建成了鸿图、华山、翠绿等精品住宅小区,实施了滨河路休闲景观、城市夜景改造,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新建了城区污水处理厂,开通了三明—沙县公交车,建成了金明路、长泰路等路网,延伸了新城路、李纲路等城区干线,累计完成城市干道建设19.67公里。城市管理更加规范。颁布实施《沙县城市管理暂行规定》,完成城区街道命名更名,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土地市场更加规范,三年累计收储土地45宗、1821亩,招拍挂土地24宗、1138.3亩,筹集城市建设资金5.27亿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福银高速公路沙县段、夏茂至顺昌连接线全线贯通,三明沙县机场续建动工,向莆铁路已基本完成施工前期工作;实施了110KV莲花变电站建设和城区电网改造,动工建设了220KV金沙变电站,形成较为稳定的电力供应网络;完成三水厂供水一期工程,城区日供水能力达5.5万吨。

    ㈥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办法,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完成了8家国有工业和内贸企业改制,国企改制面达97%,县属国有资本基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农村税费、集体林权制度、农村水利产权制度等各项涉农改革基本完成,殡葬、住房、户籍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共批办外资项目18项,外商实际到资3470万美元;新引进内联项目42项,总投资22.5亿元。至2006年底,全县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20家,出口总值达6533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7.3倍,连续三年高位增长。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与那原町和上海市青浦区、厦门市集美区、新疆吉木萨尔县和木垒县、广西资源县的友好城市关系得到加强,2006年又与德国哈尔伯施塔特市签订友好关系备忘录。

    ㈦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累计投入9752万元,新建沙五中综合楼、沙二中、翠绿小学等校舍8.48万平方米,引进文津民办学校和香港小金星、台湾大地等幼儿园,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引进本科毕业教师81名,师资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沙一中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三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累计达1783人。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县共有15个项目被列入省、市科技计划,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40家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金沙园获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文体卫生广电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我县运动员王静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获得女子4×100米接力赛金牌,实现全市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文化市场管理更加规范,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疫情监测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得到加强;累计投入887万元,先后完成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和大洛、富口等4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引进3家民办医院,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累计投入960余万元,完成169个建制村和67个5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物价、审计、统计、人防、档案、方志和气象等工作得到新发展。

    ㈧和谐社会加快构建。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三年累计新增就业562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16%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市率先对农村年满60周岁以上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城乡低保率分别达2.75%和1.28%,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三项国策得到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95.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5‰,被评为全省计生一类先进县、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生态公益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达到100%,工业、畜禽养殖污染得到综合治理,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集约合理利用土地,保证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安全事故伤亡人数比2003年下降70.21%,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虚心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三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84件、政协委员提案213件,办结率达100%。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商会)、侨(台)联等群众团体。坚持依法治县,不断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四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人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连续五次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县人武部被南京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和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沙县”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力度加大,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移民、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㈨政府建设切实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行政监察、效能建设不断深化,政(事)务公开层面不断扩大,三年来,共减少审批项目269项,简化办事程序109项,降低收费标准127项,政务服务中心职能不断完善,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坚持县领导信访接待制度,办好“县长热线电话”。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三年奋进的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必须始终围绕抢抓机遇、奋力争先确定发展定位。县第九次、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紧紧抓住海西建设全面推进的历史机遇,立足发展看沙县,站在海西看沙县,充分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把沙县放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进行战略考量、布局谋划,以全局的眼光找准定位、谋发展,是我们凝聚力量、奋发进取的方向,需要我们咬定目标,持续推进,需要我们拼搏进取,发愤图强。

    ——必须始终突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第一要务。三年来,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一定要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做大总量,突出产业集聚,突出城市建设,突出环境优化,坚持用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用发展的业绩评判得失,用发展的成果造福人民,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始终强化勇于突破、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发展的跨越源于观念的跨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突破。三年的发展实践说明,我们一定要坚决克服和摒弃那些不合时宜、阻碍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弘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不拘泥已有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来谋划全局,才能在创新中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必须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政府的责任、政府的形象都在抓落实。我们一定要坚持“言必行,行必果”,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查实情,不图虚名说实话,摒弃花架求实效,脚踏实地办实事,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坚定“要么不说,说到做到;要么不做,做就做成”的理念,确保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必须始终实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力量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一定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深切地感到,政府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过去的三年,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更凝聚着工作、战斗在基层和第一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的辛勤劳动,以及省市属单位、驻沙部队、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和广大老同志的关心帮助,也包含着在沙县投资创业、工作生活的海内外朋友们的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驻沙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省市属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沙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可回避,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不容忽视。主要是:经济总量较小,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规模优势不明显,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总量较小,部分乡(镇)、村财政运转仍比较困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反映的困难问题有的因财力所限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创新思维、争先意识还不够强,融入大局、谋划发展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部分领域改革不够到位,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消极腐败和不正之风仍然存在,发展环境需要继续改善。这些矛盾和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和委员对政府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监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