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沙县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日期:2016-03-10 15:48 来源:本网
| | | |

沙政〔201620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沙县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沙县人民政府

                       201637

 

沙县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精神,加快我县工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步伐,现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我县列入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的优势,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以新一轮技术改造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重点围绕技术改造,推动数控一代,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制造转型,同时围绕专、精、特,引进专业、精细、有特点而且市场前景好、税性高的小巨人型智能制造企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沙县智造

二、基本原则

㈠市场主导,政府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我县的优势资源,加强规划引导,认真做好对接、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引进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企业、项目,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㈡政策倡导,机制推动。以各项产业政策为指引,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的导向作用,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的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向智能制造领域集聚。

㈢示范引导,分类推广。通过建立骨干企业的示范试点,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突出示范引领,形成雁阵效应,提高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信心,加快智能制造升级步伐。

三、工作目标

加强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及零部件生产,支持企业采购工业机器人整机和成套设备,努力打造省级智能装备制造专业园,金沙园试点建设数字园区,建成全省机器换工应用示范区域。

计划智能制造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智能制造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在规上企业普遍的推广应用,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到2018年全县智能装备制造产值达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四、工作重点

提升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健全智能制造支撑体系,使智能制造成为推动我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㈠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充分发挥我县园区和中机院海西分院的优势,构建产业承载、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等三大智能制造系列服务平台。

产业承载平台。以金沙园、金古园为主要智能制造产业承载平台,力争每年通过改造或引进的方式,新增智能制造企业10家以上。同时,重点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园和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力争在三年内打造一个省级智能制造产业园。

技术服务平台。以海西高端装备云制造为智能制造技术平台,重点推进虚拟现实、3D快速成型、无模铸造、激光加工中心、热处理中心、云服务、再制造等服务子平台建设。同时,加大云制造的智能制造展示厅的提升力度,突出云制造服务成果展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展示、公共检测设备展示等,加强智能制造资讯宣传,增强企业智能改造信心。力争每年通过技术服务平台,为我县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100项以上。

融资服务平台。制定鼓励智能制造装备租赁、分期付款的扶持政策,以金沙园智能装备租赁公司为主要融资服务平台,对我县企业设备更新进行融资服务,切实缓解企业智能制造提升中的资金压力。力争到2018年通过装备租赁公司,为我县企业提供智能装备租赁服务30项以上。

㈡加快智能制造企业的示范点建设。围绕我县六大主导产业,推动一批示范效应强的智能制造项目,全面带动产业提升。在机械装备产业方面,将发展一批具有整机设计和制造能力及国际品牌配套能力的项目,重点建设中机精冲的精冲+冷锻智能示范车间、新地数控智能雕刻机、厦工三重智能化工程机械、华橡自控展示智能监控系统轮胎定型硫化机和智能双针床经编机等示范点;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将发展节能、环保、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应用和装备制造,重点建设中机铸材水玻璃铸造废弃砂智能化生产线、集辰农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智能装备等示范点;在硅化工产业方面,将鼓励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努力向中高端产业发展,重点建设正元化工白炭黑数控化反应工序等示范点;在生物医药食品产业方面,将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生物医药食品拳头产品,重点建设侨丹实业发酵自控系统车间、天泰制药无菌软膏生产间、艾迈博单克隆抗体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基地等示范点;在林产加工产业方面,将以资源节约、绿色、环保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建设鸿宇安生物质糖产业化、青山纸业浆粕生产车间等示范点;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将推动环保电池、新型能源的发展,重点建设高力金煌碱性电池智能化生产车间、金杨科技全自动钢壳表面智能化处理车间等示范点。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企业,县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金20万元、15万元、10万元;计划每年推出10个县级智能制造示范点,对列入示范点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金5万元。力争至2018年打造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家以上,省级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10个以上。

 ㈢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应用。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推进技术对接,增加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制造能力、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

1.推进智能制造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在六大主导产业中组织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机器换工示范、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全面提升制造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对当年县级财政贡献达150万元以上,项目的智能制造设备投资按5%(最高不超过50万元)给予补助。计划每年实施智能制造项目30个以上,至2018年,智能制造投资累计达10亿元以上。

2.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对接。以中机院海西分院为主,联合相关高院专家,建立智能制造技术对接机制。各有关单位积极做好智能制造相关信息调查工作,重点收集企业智能化改造中的技术需求,并定时组织专家组进行企业问诊。对为我县制造业企业开展市场化转型服务的中介服务组织,按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购买费用给予20%(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助。计划每年实施智能制造技术对接20项以上,至2018年智能制造技术成果转化50项以上。

3.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积极引导智能制造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同时,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市级研发机构(包括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服务平台等),当年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经费补助。力争每年新培育2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至2018年,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各20家以上。

⒋抓好智能制造项目储备。一是建立智能制造项目储备库。组织有关单位对可望实施的智能制造项目进行汇总跟踪,建立智能制造项目储备库。项目储备库实施滚动式管理,及时补充与更新,同时库中项目享受县重点项目的政策和服务,计划每年滚动储备重点智能制造项目50个以上,做到策划一批、对接一批、开工一批、实施一批和投产一批,并力争有更多项目列入省市储备库。二是积极开展智能制造项目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智能制造高端项目,对于成功签约的重大项目,积极配合业主协调解决土地、环评等项目落地问题,力争每年引进智能制造项目5个以上。

㈣健全智能制造要素支撑体系。按照我县发展布局,加强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提升智能制造发展环境。

1.强化统筹协调。在全县建立相应机制,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研究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有关单位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实施智能制造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强化政策扶持。认真为企业解读省、市、县各级扶持政策,主动对接智能制造相关战略、规划,积极争取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改造与提升工作,重点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以及再融资,鼓励我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智能装备专项贷款,对智能装备企业给予信贷倾斜,并对智能制造企业优先提供应急转贷资金。

3.强化中机院海西分院的龙头带头作用。充分发挥高端装备云制造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以“一个产业园、一个孵化器、一个服务平台、一个研究所”的海西分院建设工作,健全服务内容,为我县制造业企业提供产品策划、数字化设计、工程分析、工艺开发、工程样机试制、技术检测、中试评估、技术资源匹配、市场验证等全过程服务,满足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多方面技术需求。同时结合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建立支撑服务平台,政产学研用多方共建合作,打造创新型研发组织,并通过设立集成服务窗口,采取“远程资源,近程服务”的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争取在三年内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4.强化资金支持。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智能制造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更好的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探索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智能制造创业投资领域。

5.强化人才支持。充分发挥我县科教优势,融合优化我县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校、职教园区等职业基地建设,围绕我县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布局与产业布局相适应。加快推进满足我县企业智能化发展所需职工技术要求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用工企业与人才培养基地之间的对接联络机制,开展专用人才培训,全力建设省级公共实训基地。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推进智能制造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省内首家县级智能制造协会,组织推进、帮助和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改造工作,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工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㈡加强协调服务。开通智能制造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的环评、能评审批进度。建立健全智能制造项目跟踪服务制度,落实专门人员,及时了解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促进项目实施。

㈢加强交流推广。积极组织县内企业走出去,拓展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增强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智能制造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推进智能制造工作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