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

日期:2007-12-16 18:01 来源:本网
| | | |

 

沙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建设绿色工贸城市的关键时期。我县位于南平和三明之间,素为闽西北商品集散地,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在交通、人文、区位等方面有先抉之势,建设闽西北现代化开放型商贸中心,客观上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一大战略性任务。为推进富裕沙县、文化沙县、绿色沙县和平安沙县进程,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制定《沙县商贸流通业“十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五成就及存在问题

    一、十五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县商贸流通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向现代商贸流通业战略性转变的现实基础。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年均增长10.5%,居全市前列。2005年,全县共有商品市场25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个,超1000万元的4个,对带动区域经济、特色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成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吸纳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对发展区域市场经济,推进结构调整,保障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2、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2001年以来,全县商贸企业进一步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国有资产基本实现了退出竞争领域的战略性调整。理顺职工劳动关系的改革,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市场化关系。在改革的推动下,商贸流通领域生产力进一步释放,社会民间资本加快融入,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全面形成,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个私商业发展迅速。目前,除烟草公司、新华书店等个别国有商业外,几乎都是个私商业。
      3、流通设施逐步完善。全县商贸流通业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竞争中求发展,形成了百货日用工业品、医药、粮副菜农副产品、餐饮服务业、生产资料建材业等门类齐全,高中低档齐备,中小网点分布渐趋均匀的良好态势。三优街经过多年的建设开发,已经成为拥有众多商家聚集的县级商业中心之一;步行街经过近几年建设,已经初步形成集多家名店、品牌店、连锁店的中型商业、服务娱乐业、通讯等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发展潜力巨大的商业中心之一。步行街的发展带动了主城区商业网络重新整合,初步形成了“步行街以经营中、高档商品为主、三优街经营中档商品为主、金沙市场以经营档次相对较低商品为主”的格局。 “十五”期末,营业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场达到4家,比2000年增加1家,还有众多的酒店、连锁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并且流通设施的投入都为自筹资金,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4、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商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德克士、万福隆、奇隆、好多多等大型商业集团先后进入,各种商业业态、经营方式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引入,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在竞争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新型业态、新兴营销方式不断拓展,连锁超市、工商代理、信用消费、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拍卖、旧货、租赁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菜篮子”工程日趋完善,“放心工程”逐步推开,努力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安全,逐步走向标准化、法制化,步入生活环保、消费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十一五发展趋势和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将出现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社会结构、市场环境、体制环境、开放环境和高科技信息化带来生产力条件,对商贸流通业将带来多方面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1、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沙县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

      2、WTO有利于我县融入商贸流通业国际化发展轨道。

      3、区域经济活力和市场机制优势有利于沙县商贸流通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沙县经济的较高成长性和周边城市居民的高收入水平,奠定了沙县消费总量优势和较高的居民消费水平,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保证。商贸流通业多种所有制成份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各种社会资本活跃,业态丰富,产权制度改革后国有资本退出了大部分竞争性行业,广大商家在市场经济下培养起来的竞争意识和各种新兴业态内的经营人才和管理经验,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体现出越来越强的优势。

      4、“市县一体化”和交通区位优势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沙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沙县作为连接福建中部的重要节点,全省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省、市提出将沙县纳入三明市区—沙县“市县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促进商业和物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动力。京福高速公路福州至三明段已正式通车,二期工程和顺昌连接线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同时,三泉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建设,向莆高速铁路可望在“十一五”中期动工建设。随着这些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沙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正逐步成为福建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发展现化流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优势的同时,我县商贸流通业自身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1、战略地位不够突出,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我县商贸流通业长期来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定位低、分散化;商业资源整合和发展平台构筑滞后;产业规模在区域内显得相对饱和,而面向区域外则显得偏小,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现代化水平较低,传统性商贸流通业仍占主体,新型产业发展滞后。   

      2、城市化水平不高。我县城市规模小,人口总量少,城市化水平低,流动人口规模不足,集聚效应差,制约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3、发展环境不能适应流通现代化的内在需求。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陈旧,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依然存在;二是扶持发展商贸经济的政策不多,缺乏吸引力,有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有待增强,环境仍不够宽松。

             

                                      第二章   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的战略目标

      ㈠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商品市场体系为总方针,围绕优化市场布局,调整市场结构,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达到基本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商业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新型商贸流通服业顺利过渡,推动商贸流通业快速协调发展。通过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使我县快速形成“物流集散地”,促进发展“产业集中地、最佳居住地”,为建设绿色工贸城市和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新的贡献。

     ㈡基本原则

     整体适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网络结构;大中小结合,以中小商业网点为主的规模结构;优先发展新型业态,实现新型业态与传统业态优势互补的业态结构;坚持资源比较优势,按经济区域配置商业设施;解决好“面”(中心)与“点”(大型业态)、“线”(商业街)的关系,层次清晰。

      ——必须确立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战略地位。要在大力建设绿色工贸城市和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建设进程中,形成以流通现代化促进城市化,以流通现代化引导沙县经济对周边市场的新扩张。在我县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商贸流通业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带动力,使其成为推进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必须围绕都市化功能,加快商贸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商品代理制等现代营销体系的建设,运用先进的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加快建立现代化的交易与集散中心及其网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的优化。
     ㈢总体目标

    以发展为主题,集中精力致力于全县商业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强和完善区域商业发展规划,推进区域商业整合优化;以科技兴商为动力,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重点发展大型商业骨干企业和抓好重点商业街区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创新商业业态;提高商业管理水平,以实现商业现代化为基本出发点,实施商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振兴商业经济,促进沙县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到2010年初步实现我县商业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基本上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高素质、高效益,符合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全县商业体系,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传统商业与现代商业相结合的绿色商贸文化旅游休闲服务区。到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75亿元,年均递增约 8%。

      ㈣总体布局

    在保持商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的要求,建立服务三明、南平,辐射闽西北乃至周边省、市的商贸流通新体系。总体布局:以主城区为中心形成一个商业轴心带,兼顾发展城北新区和城南新区,辐射各乡(镇)、村。重点抓好县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建设,突出“线”与“点”的结合,形成“一轴、两区”与“九线九点”的新格局。

    ⑴一轴--一级商业中心
    一级商业中心是由步行街、三优街、滨河东路和滨河西路围合而成的商业区域,由于地形和历史的原因,该中心呈三条连接东西的长条形,且商业网点规模大小不一,业态雷同特色不明显。因此,重新进行规划布局是重中之重。着重改造提升原有的商业网点,提高经营档次。食杂店、饮食店、小百货店逐步退出,主设家电、通信、服装、首饰、药品等五大类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和中、大型超市。

     ⑵二区--二级商业中心
 二级商业中心是指城北片区和城南片区的商业区域。城北片区含铁路以北的城北新区、莲花新村、华山小区所围合的区域,规划范围西起长安路,东至长泰路,南起新城中路,北至金沙路。城南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凤凰路,南接水东路。
 将城北片区建设为集行政、居住、商贸和文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其中设新城中路和长泰路为城北片区的商业中心,设中、大型超市2个,发展连锁店、专业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40个左右;将城南片区建设为集行政、居住、商贸、休闲、娱乐、观景、餐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其中设沙阳乐园和汽车城为城南新的商业中心。
    通过抓好“一轴、两区”,辐射并带动乡(镇)、村及城区新居住区(三级商业中心)商贸流通业发展。
    莲花新村、华山小区、西园小区、翠绿山庄、洋坊新村等居住区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的商业行业和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部分居住区还将建设大型专卖城或综合娱乐场所。加快社区服务的多业化和社会化进程,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家政、托幼、养老、医疗、保险、维修等服务行业。
    各乡(镇)、村主要配置居民和村民日常生活消费所需的商业服务行业,提供农村生活资料供应服务;为方便本乡镇居民及附近村民的购物和消费,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的便民、利民商业。特别是夏茂镇、青州镇,是沙县的城市副中心。商业区要体现传统特色,开设一些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购物的场所,并待条件成熟时,结合本地特色产品建立专业批零市场。

     至2010年初,乡(镇)及城区新居住区设1—3个中、小型超市,设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和便利店等新型业态20--50个。每个行政村设1—3个连锁店或便利店。

    二、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要在引导、改造、提升现有商业街的同时,突出规划建设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匹配,适应人们新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和活动要求的专业特色商业街和大型商业网点,突出“线”与“点”的结合,着重抓好“九线九点”的建设提升。一方面是“线”的建设提升。即抓好三优街、步行街、滨河路景观一条街、仿古一条街、建国西巷商业街、西园居家一条街、华山家俱一条街、翠绿地产品一条街和金沙园商住区一条街等“九线”的建设提升;另一方面是“点”的建设提升。即抓好金沙市场、万福隆、影剧院、仙洲半岛、沙阳乐园、汽车城、物流中心、金沙园商住区超市和建国西巷超市的建设和提升。

    1、“九线”的建设提升。

    ⑴三优街商业街区(含府东路、府西路、西门路)。三优街东接建国路,西与金沙市场相连,是沙县主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商业服务于整个县域范围,辅射周边县(市、区)。着重改造提升原有的商业网点,主设家电、通信、服装、首饰、药品等五大类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和中、大型超市。

     ⑵步行街商业街区。步行街商业街东连建国西巷至建国路,西接三官堂路。着重引进新型的业态,以经营中、高档商品的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和中、大型超市为主。

    ⑶滨河路景观一条街。在沙一中以西、西大桥以东的滨河路段设以人文、景观为主的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景观一条街。

    ⑷仿古一条街。在沙一中以东的滨河路段设以仿古为主的观光、鉴赏、休闲为一体的仿古一条街。

    ⑸)建国西巷商业街。作为步行街的延伸,更加注重新型业态的引进,以经营中、高档商品的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和中、大型超市为主。

   ⑹西园居家一条街。在三官堂路和新城西路合力提升店面2.7万多平方米的鸿图花园居家大世界,逐步形成居家专业市场一条街。

    ⑺华山家俱一条街。重点推进华山小区民发超市家俱城等专业市场的形成。计划3年内在华山小区主街道长泰路建成店面近3万平方米,集展示、批发、零售、生产和服务等五大功能的家俱一条街,打造闽西北家俱销售批发中心和广东、浙江等地的家俱集散地。

    ⑻翠绿地产品一条街。在翠绿小区建设4400平方米以经营“土、特、新”地产品为主的专业一条街。

   ⑼金沙园商住区一条街。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建设多功能商业街,重点服务商住区居民和工业园区的职工。

    2、“九点”的建设提升。

    ⑴金沙市场改造。改造提升金沙市场为大型“农改超”超市,引进现代经营模式,丰富经营品种,提高经营档次,着力提高市场化和功能化水平。

    ⑵万福隆超市改造。引导其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的更新、转变,为居民提供物优价廉的商品。

    ⑶影剧院组团改造。以原影剧院旧址为依托兴建建筑开发面积2.25万平方米集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商业综合服务中心。

    ⑷仙洲半岛开发建设。开发建设占地13.56公顷,开发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集休闲、娱乐、购物、观景、住宿、餐饮、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商业服务区。       

    ⑸沙阳乐园提升改造。引进外来资金,投资2亿元,提升改造“沙阳乐园”。将原以单一的旅游公园改建为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服务区,并建“五星级”酒店一家。

    ⑹汽车城开发建设。开发建设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的万佳车城展示中心和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北星汽车园,建成福建省最大的集摩托车和汽车销售、展示、维护保养以及配件销售等多功能、专业性、综合性于一体的专业市场之一。

    ⑺物流中心开发建设。建设集运输、仓储、批发、加工、信息、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为沙县物流业提供发展平台,大力推进我县流通现代化。

    ⑻金沙园商住区超市。在金沙园商住区一条街引进一家大型超市,为该区及工业园区提供现代化、多功能服务。

    ⑼建国西巷超市。在建国西巷商业街引进一家如国美或永辉等大型超市,为东门及周围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3、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

    认真实施商务部部署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切实为“三农”服务。继续培育引进具有较强实力的连锁企业,依托原供销社基层商业网点、“农村综合服务站”,对其进行改造,形成以县城总店为龙头,供销中心社为纽带,乡村综合服务站为基础的连锁经营网络。用3年时间培育引进大型连锁企业2家,在中心镇开办连锁超市35家,乡村直营店200家,加盟店180家。全县乡村基本进入连锁经营体系的覆盖范围。

    ⑴规划建设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依托一家医药大型企业建设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用地30亩,在沙县城乡建立连锁配送零售网点,为城乡群众提供优惠的药品供应服务,争取“十一·五”期间进入大型医药物流企业行列,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农村药品配送和零售连锁医药物流企业。

    ⑵规划建设沙县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以沙县金日农资有限公司为依托,进一步健全该公司已在全县各乡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连锁经营的网点,规划建设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引进现代经营模式,丰富经营品种,提高经营档次。

    ⑶加快培育乡村连锁超市、农家店。争取引进有一定实力的知名副食品、日用品连锁经营企业在我县设立连锁分支机构,并将销售网络延伸至各乡镇、村,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进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

    4、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国内物流迅猛发展的情况下,重视物流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用现代物流的手段,充分发挥沙县的区位特点,推动沙县经济的进一步飞跃,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程。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为基础,扶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重点,积极引进县内外物流资源和推进现有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推进绿色工贸城市中的促进作用。

    以建设物流中心为突破口,引导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把建设“闽西北物流中心”作为沙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来抓。规划优先,用地优先,从人员、经费等各方面扶持。力争在2006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物流中心由供应商和销售商以外的第三方负责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进行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销售之间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综合性、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集结点。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资物理位移集中地。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为一体,成为产销企业之间的中介。承担产品从出厂直到最终用户过程中的全部业务、劳务及其它相关服务。这些功能可将沙县及其周围地区的物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过去分散于多处的物流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同时,这些企业还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信息,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效益,达到“四省”(省投资、省费用、省时间、省精力)的目的。

    5、加快零售业调整整合。目前,我县尚未有仓储商店、大型超市和大型综合服务性中心,各类专业店尚在起步期,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正处于发展期。我县人均GDP已达1.6万元,从商业业态来分析,我县大型综合服务性中心、大型超市将开始起步。“十一五”期间,我县零售业重点发展大型综合服务性中心,扩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传统的小百货店、食杂店进入转型期,将逐步退出。

    6、构建网上交易平台。适应现代批发市场发展的趋势,组织力量设立网站,构建网上交易平台。一方面可以增强与外部其它同类市场的联系,扩大影响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改进经营户的经营理念,提高市场的交易水平和层次。
    三、主要对策措施

     随着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编制规划,扩大开放,创新业态,培养人才,以进一步搞活我县商贸流通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加强领导

现代商贸流通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管理。建立由分管县长牵头,计划、经贸、工商、国土、建设、税务、旅游、交通、供销、商业、粮食、物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沙县商贸流通业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能:一是协调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问题;二是组织制定区域设计、项目安排、业态结构、人才培养、资金筹措等方面专项工作;三是研究制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统筹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四是收集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信息,加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监测和考核工作。
    2、编制规划
    将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纳入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留有空间。首先,在《沙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沙县商业网点规划》;其次,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旅游规划和古镇保护规划等相互衔接,保证商贸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再次,商业网点规划要在城市建设详规阶段加以落实,主要商业设施设计要与街景规划结合起来,共同提升城市品位;土地利用规划中要保证商贸用地的规模和单元完整性,乡镇商贸布局要与保护和开发一并考虑,同步进行;在交通规划中要落实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布局需要。
    3、扩大开放
    随着我国入世承诺过渡期的相继结束,国内市场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商贸流通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我国已逐步放宽外资商业进入我国市场在股权、数量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一大批外资企业将进入我国的流通领域,特别是世界500强大型零售商业集团、跨国公司将入驻我国,我国的商业零售企业将面临新的革命,只有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争取主动,进一步加快发展。

    4、优化环境

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商业大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有关部门要制定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重点街(区)、重点商业企业以及道路及市政设施进行改造,改善交通和环境条件。采取政府规划和企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即政府预留和配置规划用地,逐步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包括市政、商务、服务等设施,为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提供方便条件,实行产业倾斜政策,明确产业发展序列,促进高效益产业的优先发展。
    5、创新业态
    大力发展超市、仓储式超市、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新型商贸流通业态。重点支持新城区做大、做强、做精,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沙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鼓励优势连锁企业从主城区向新城区渗透,向城乡结合部、农村集镇和周边地区扩张,积极推进商务部部署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活动,以连锁经营提升城乡传统商贸业的现代化水平,更好地为“三农”服务。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运作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专业化、规模化优势,逐步将工商企业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工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效分离出来,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
    6、培养人才
    大力加强现代商贸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党校、人才交流中心、职校等院校的作用,借助省外高校力量,开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商贸理念和经营管理知识的职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制订引进人才和柔性流动的激励政策,组织骨干商贸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招聘各类人才,特别是要引进既有开拓创新精神、又懂商贸业运作规律和实际操作经验的复合型商业经营管理人才。积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

    7、提高素质

    坚持“两手抓”,在搞好商业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商业员工职业规范、道德风尚教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商业员工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进一步增强文明服务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工会、社团等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我县“十一·五”规划的实现和沙县商贸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作出不懈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