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日期:2008-09-01 16:09 来源:本网
| | | |

 

2006年“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工贸城市建设为主线,紧扣“海西”建设大局,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和“项目带动”战略目标的实施,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土地信贷闸门的形势下,努力克服困难,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测算一览表

      

十一五规划目标

2005

实绩

2007

实绩

2008

预计

2010

预期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突破73

42.45

59.93

72.9

100.5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5

13.3

16.1

15.7

12.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0000

17507

24865

­29456

39723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15:50:35

24.7:42.4:32.9

22.8:47.2:30

21.7:48.3:30

15:50:35

城镇化率(%)

52

47.3

47.3

48.6

52

财政总收入(亿元)

5以上

3.20

4.84

5.32

6.44

地方级一般财政收入(亿元)

3以上

1.78

2.75

3.3

4.36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2

101.3

66.6

45.0

20.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8

10.1

19.9

22.0

18.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左右

102.1

103.9

105.0

105.0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6000

1046

2056

2100

2500

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0

72.4

24.0

3.7

7.1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0以上

48

61

70

90

城市污水处理率(%)

69以上

60

69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10

9

10

10

10

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0.9

0.193

0.2648

0.265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5.2以内

5.17

4.28

3.8

3.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6

8.3

27.5

12.0

1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5以上

10.5

13.8

12.0

10.0

森林覆盖率(%)

76以上

75.5

75.5

75.5

76

人口自然增长率(

8以内

5.72

5.84

5.86

5.85

总人口(万人)

25.3

24.23

24.55

24.76

25.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力争80

93.0

95.6

96.0

二、主要工作落实情况

㈠立足扶优扶强骨干企业,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新提升

一是抓优势骨干企业壮大。抓好青山纸业、大亚木业、三和食品、明光新型材料、麦丹、侨丹、宏盛等16家优势骨干企业,促其做大做强,以重点企业发展带动工业和民营经济壮大。至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值82.24亿元,比2005年增长87.6%,年均增长37%2008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1.67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实现产值140亿元; 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43亿元,比2005年增长64.7%,年均增长28.3%,预计到2010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及工业增加值均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年均分别增长18%16%的目标。

二是抓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围绕林产加工、金属深加工、生化等主导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大力提升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十一五”期间,我县加快培育一批优势品牌,不断提升企业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沙县宏盛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宏光”牌酚醛模塑料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我县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青山”牌包装用纸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明福”牌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宏光”牌氨基模塑料、“虬江”、“老潘头”牌腐乳等产品荣获“福建名牌产品”,麦丹集团公司的“麦丹”牌荣获“福建著名商标”,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抓环境优化。我县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省、市相关政策规定,采取了“一站式”办理、快捷审批、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AB岗、责任追究等措施,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改进了工作作风,开展了互保贷款、银企对接、信息咨询、法律援助、人才招聘、技能培训等活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2008年上半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46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76.4%

㈡立足“闽中中心城市”建设,商贸服务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按照“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商贸服务业发展目标,制订出台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2008年沙县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工作意见推进流通产业发展工作,商贸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是专业市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民发商业广场建成投入使用,三明汽车城已吸引20多家品牌经销商入驻,长安铃木和广州丰田汽车4S店等项目顺利动工建设,目前还有多家品牌4S店有意落户我县,正在商谈之中,万佳车城建成投入使用,陶瓷建材城即将动工建设。

二是商业业态取得新提升。民发商业广场成功引进夏商集团、华联百货和百胜餐饮(肯德基)公司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嘉华联百货、肯德基等投入运营,步行街、鸿图、华山等商业街形成,颇具规模,2007年,县步行街被省经贸委授予福建省特色商业街,夏茂镇被授予商贸重镇,绿园大酒店(客房部)、万佳量贩连锁店等3个企业被授予福建省“放心店”。

三是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及市县一体化的加快推进,成功引进与厦门港务集团合作的三明物流园区(无水港)、海西工程机械专业市场、夏茂液化气储配站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同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累计完成改造农资农家店和日用品农家店135个,132家通过省、市验收。

四是不断提升沙县旅游档次。2007成功创建优秀旅游县,入选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城市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继续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小吃城一期完成封顶并启动二期工程,爱乐龙湖山庄正式动工,淘金山、大小佑山森林公园、松柏岩等旅游景点得到进一步开发,两年来接待游客5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3亿元。

㈢立足夯实经济发展后劲,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制定年度《县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采取定期调度、责任分解、按时办结等措施,认真谋划、积极跑省市、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06年安排101个县级重点项目,全县建设项目完工40个,完成投资28.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6.9%;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2.5%2007年安排93县级重点项目,全县建设项目完工30完成投资35.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53.7%;全县重点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2.5%,工业项目占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58%提高到63%2008确定县级以上重点项目124个,其中在建重点项目113个,总投资171.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9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8.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9.4%;县项目库已储备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各种项目80个,储备项目基本达到预可研程度,增强了我县经济发展后劲;组建了项目策划办,专门负责项目策划工作;目前,项目策划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已完成策划并进入实施的项目10项,总投资4.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2亿;已进入前期阶段并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10项,正在策划的还有23项。

㈣立足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

面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应对,努力运作,有效作为。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工作着力点,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为加快推进绿色工贸城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和强大动力。

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完成了8家国有工业和内贸企业改制,国企改制面达97%县属国有资本基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新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加快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建设;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行了项目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对项目投资进行管理,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重新审核和专项清理,保留229项;农村税费、集体林权制度、农村水利产权制度等各项涉农改革基本完成,殡葬、住房、户籍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巩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成果,全年国库集中支付支出2407万元,国库集中支付运行平稳。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财经秩序进一步好转,预算约束力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完成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严格将各部门(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三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成立票据管理办公室,积极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从源头上管好非税收入,实现“以票管收,以票促收”,督促各单位的非税收入及时缴库或缴存财政专户。

在招商引资方面,06年至今年6月沙县参与了农业专场招商、工业专场招商、深圳外资专场招商、“11·6”林博会、“12·8”小吃文化节、香港招商等重大招商活动共18场,共签约合同项目223个,总投资181.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32个。合同外资5106万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823万美元,已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任务的80.4%

㈤立足促进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经营水平

主动融入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思路,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关键环节,拓展城市空间,做优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是加快完善城乡规划。基本完成《沙县城市总体规划》、《海西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成果修编,实施了《金沙园以南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东门片区控制性规划》的初步方案,推进了高砂、高桥等6个乡镇的集镇规划工作,城乡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制定了加强土地和规划建设长效管理、城中(郊)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等措施,城乡规划管理更加规范。

二是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启动大洲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2.1平方公里,达18平方公里;金鼎城、龙湖天城、罗布家园等精品住宅小区初具规模,民发商业广场建成投入运营,污水处理厂、220kv金沙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五叉口道路、垃圾压缩站、中转站等设施建设顺利;建国西巷拆迁安置工作平稳有序,城市夜景设施得到完善提升,城市建设品位进一步提高。

三是不断规范城市管理。完成面的更新置换,开通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开展水南违章搭建、城区交通秩序和205国道沿线、金沙市场等场所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启动二级环卫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规定,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的监管,出台《完善出让宗地调整容积率等规划指标补交土地出让金审查报批工作的意见》,强化了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

㈥立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区环境得到新改善

一是狠抓工业污染治理,有效减少污染排放。投资8838万元进行青山纸业公司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设施改造,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沙县污水处理厂,夏茂镇垃圾处理场建设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运行。加强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在线自动监测监控中心建设,努力实现污染源动态管理。同时,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加大监测的频次和力度。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部门联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养殖污染整治,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养猪业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养猪业联审联批制度,对经批准的养猪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防止出现新的养猪污染情况。

三是落实县长环保责任制,环保质量明显改善。建立全省首个县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抓好节能减排,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比2005年降低22.7%19%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同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土地,保证了重点建设用地。

20086月,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县城环境绿化覆盖率、全县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得到巩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4%,城市园林绿地面积210.6公顷,绿地率29.2%,县城环境绿化覆盖率达32%,人平均拥有绿地10.8平方。

㈦立足科教事业优先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科技工作。2006­2008上半年,全县有14个项目先后被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到补助经费174万元。2006­2007年的两年里,我县有53个项目被列入县级科技计划项目,投入补助经费728万元。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建设,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争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有麦丹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侨丹、环科、宏光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有科飞、晟达、亿力森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麦丹、环科、科飞晟达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创新试点企业。二是以“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为平台、积极为企业引智,努力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在20062008年的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全县共有126家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138项科技成果对接项目;三是进一步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在省级高新区金沙园创办了金沙创业园、凯辉科技工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有嘉能光电、科飞公司等企业入驻。

教育工作。两年来,教育投入累计达到13640万元,建成沙五中综合楼和宿舍楼、沙二中、翠绿小学和宿舍楼、青州、南阳等中心小学教学楼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县教育城域网10多个项目建设,新建校舍12.3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日益改善2006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沙一中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教育办学水平得到提升;两年来引进本科毕业教师119名,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全面推行教师评聘分开、竞聘上岗,实施教师城乡互动,取消农村及城区学生杂费、书薄费,免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一是就业创业环境改善。落实了新一轮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调整充实扩大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招工办,举办了“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援助”、“民营企业招聘会”等专场活动,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791户、823人,新增就业人数6322人。二是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一五”以来,减免职业介绍费57.6万元、再就业培训费36.4万元、档案寄存费13.4万元、求职登记费12.3万元;地税、工商、卫生等部门为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的976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各种税费和行政性收费110.4万元,降低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成本。三是积极推行小额贴息贷款。拓宽享受小额贴息贷款的对象范围、贷款额度、贴息利率等,办理小额贷款77笔,发放贷款金额237万元。四是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截止20086月,全县参保单532家,参保人员22608人;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6916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5468万元,养老保险金收缴率达到100%;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单位488个、人数达2.69万人,城镇居民已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0.46万人;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至目前共有17.3万名农民参加,参合率达95.6%

人口和卫生工作。严格执行三项国策,完善计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落实计生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查处“两非”等各类案件86件。两年来,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9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均低于“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控制目标,被评为全省计生一类先进县、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

社会稳定工作。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安全事故伤亡人数下降70.2%,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入推进创建“平安沙县”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力度加大,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民主法制工作。认真贯彻重大事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为100%;加强与群众联系,继续办好县长热线电话,更新政府门户网站,开通县长信箱,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意见,民主渠道更为畅通;坚持依法治县,认真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全县人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规划纲要执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十一五”规划实施较为顺利,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㈠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县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二产快、三产稳的发展的阶段,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0%,比2005年低2.9个百分点。质量不高,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仍占第三产业的39%左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㈡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一是资金需求量增加。由于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用工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二是融资困难。受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信贷规模进一步压缩,企业融资难的矛盾较突出,导致我县工业集中区和一些新上工业项目建设资金紧张,部分项目建设进度受影响,一些企业不能完全达产。

㈢用工问题日益凸显。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纺织企业,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金沙园中爱乐、佳辰服装等16家投产企业缺工近千余人,主要是操作工、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较紧缺。企业招工难和职工流动频繁,已成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生产。

㈣招商引资形势趋于严峻。由于今年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许多业主资金链趋紧,投资热情度降低,今年来我县洽谈项目的业主人数比往年明显减少,招商引资的难度比往年加大,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对明后两年经济发展的后劲将造成一定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进一步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对策

随着资源约束进一步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将受到抑制,经济增长趋向稳定。今后必须立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潜在增长能力,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正视挑战,抢抓机遇,鼓实劲,出实招,实现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努力推进“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实现。

㈠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⒈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依托铁路站场、机场、高速公路互通口等重要节点,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重点物流枢纽、闽西北物流园、三明汽车城、陶瓷建材城、海西工程机械专业市场、信息网络、旅游基础设施等建设,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⒉着力促进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6·18”平台作用,促进项目成果转化,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财政的贡献率,逐步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⒊大力抓好项目建设,积极扩大“双向”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着力抓好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大力推进未开工项目,促其尽快开工;加快前期项目审批手续,使其早日具备开工条件;认真谋划大唐发电项目一期工程、闽西北物流园建设等一批项目,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

㈡着力抓好城区管理,深入推进社区建设

⒈促进城市管理上水平。做活土地文章,严格执行土地收储和“招拍挂”制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扩大城建资金总量规模。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快城市园林景观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完善《沙县城市管理暂行规定》,落实以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殡葬管理、社区管理等为重点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创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强化街道属地管理,明确社区城市管理职责,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切实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⒉深入推进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和谐示范社区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文明程度。重点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开发就业岗位。引导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合理设置社区服务网点,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养老、托幼、文化、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服务业。加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架构社区服务资源与居民服务需求的桥梁。

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县”二大战略,深化环保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人才培养,努力使我县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进入全省上游水平。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可再生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清洁生产等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县资源综合利用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㈢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⒈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政策措施。搞好就业、转移和提升三大工程,妥善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大力倡导自主创业,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住院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三个层次的医疗保险,并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人人都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高度关注困难人员和弱势群体,按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搞好帮扶救助工作,使社会保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㈣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⒈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义务教育,抓好高中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继续开展“教育质量建设年”活动,开展优质课展评、学科带头人巡回讲学等活动,推行“校际联谊”、“结对帮扶”、“骨干支教”等举措,努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⒉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继续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双向转诊制度,拓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有效缓解社区居民就医难、看病贵现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⒊积极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推行计生综合改革和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实施“计生惠民”行动,不断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促进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

㈤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构建和谐平安沙县

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严格落实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妥善处置各类群众性信访事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狠抓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