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区大洛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大洛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3-04-01 10:52 来源:沙县区大洛镇
| | | |

各村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有效加强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的特征信息,根据《2023年度沙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沙政〔202319号)文件,结合本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方案:

 

 

                        三明市沙县大洛镇人民政府 

                                                                                               2023324

 


大洛镇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精神,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根据2023年度沙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沙政202319号)结合我镇防治工作实际,编制大洛镇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大洛镇概况

大洛镇位于三明市沙县区南部,东与南霞乡、尤溪县相接,南与湖源乡、大田县相连,西与三明洋溪镇交界,北至虬江街道,所辖镇域面积117平方公里。地势高,海拔4001537米,最高山峰锣拔顶海拔1537米。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9.2℃,极端最高温39.4℃,极端最低温-5℃。无霜期290多天,年降雨量1700mm。地质基岩为中生代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震旦纪变质岩。自然土壤在盆地及周缘主要为酸性岩红壤、中性岩红壤、变质岩红壤,高山地区为酸性岩黄壤和变质岩黄壤,部分为黄红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

二、全镇地质灾害点现状

(一)地质灾害危害现状

福建省东辰综合勘察院对我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中查明的地质灾害点和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核查,除了已经搬迁治理或危害程度已很小的灾点外,需进入2023年度级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防范的灾点合计为12个。其中灾点分为滑坡8处,崩塌4处,大多数分布在高山-丘陵区。主要以滑坡为主,多发生在雨季的56月份,发生的地点以陈山村、后溪村最为严重。

(二)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影响因素

根据福建省东辰综合勘察院的调查资料表明,我镇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点:

一是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因素多数村民削坡建房形成人工高陡边坡,但没有开挖台阶,有的居民点建在上下陡中间缓的斜坡上,加上村民在边坡上开垦农田,引起灌溉渗漏,在雨季时,容易引地质灾害。

二是地形地貌控制因素我镇地质灾害多发生在高山丘陵区,断裂构造较发育,多组断层交错切割,易发生地质灾害。

三是地质结构影响因素现在地灾点主要分布于花岗岩区,其次为变质岩区,境内花岗岩分布广泛,其分布区风化切割较深,坡度较陡,山坡、坡脚残积土较厚,残积土下又分布一层渗水的砾岩或砂砾岩,上部土层往往容易沿此层面滑坡或崩塌。

三、2023年重点防范期和高发区预测

(一)2023年度气象预测预报

12023年气候总趋势

预计冬季(202212月~20232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早春季(34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雨季(56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较易出现洪涝灾害;夏季(79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35℃高温日数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偏高;秋季(1011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年内影响我区的台风12个。

22023年主要季节天气

1冬季(202212月~20232):平均气温偏高,季节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将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及寒潮过程。相对偏冷时段出现在:1212日、912日、2022日、2830日,158日、1417日、2224日、2830日,278日、1316日。极端最低气温为-40℃,高海拔山区为-9-7℃。降水量偏少,190220毫米。

2早春季(34):平均气温偏高,3月下旬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过程的可能性大,不利于春播,但出现大范围倒春寒天气的可能性小。降水量偏少, 200290毫米。

3雨季(56月):平均气温偏高,出现五月寒的可能性较小。降水量偏多,600650毫米。

4夏季(79月):平均气温偏高,≥35℃高温日数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320370毫米。

5秋季(1011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 140160毫米。

32023年主要气象灾害:

1受拉尼娜事件影响,冬季气温起伏较大,将出现较强的寒潮天气过程,对生产生活尤其是对疫情防控工作有不利影响,需防范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2春播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3月下旬将出现阶段性不利于春播的低温天气过程。

3雨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容易出现旱涝急转,请注意防范洪涝灾害。

4)夏季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预计有12个台风影响我区。

(二)重点防范期

根据上述气象资料预测及境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受强降雨引发的特点,绝大部分地质灾害都集中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当过程降雨量达50mm以上就容易诱发地质灾害,超过190mm就会发生大范围的地质灾害。

12023年度大洛镇地质灾害防灾重点防汛期为411015日,其中58月雨季降雨比较集中,存在强度持续降雨和范围降雨,且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各村和水利、交通、旅游、学校、矿山等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加强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防范工作。

22023主要地质灾害活动区预测

预测本年度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和部分迸发性泥石流灾害为主,根据《三明市沙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我镇目前地质灾害来看,主要活动区是陈山村、后溪村、罗坑源村、中洋村。此外,其他各点也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

3地质灾害点重点防治区

地质灾害活动频繁的地区是防治工作的重点区。目前,我镇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点有陈山村、后溪村、罗坑源村、中洋村。

四、地质灾害组织管理和应急方案

(一)组织管理

1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镇政府决定调整充实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以镇、村两级和有关部门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负责组织、指挥全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发生重大和特大级地质灾害时,负责及时向上级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及有关部门报告。

2023年度大洛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构成和分管负责人员名单如下:

     :杨志威 党委副书记、镇长

常务副组长:张万臻 党委副书记

        :邱阳灿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

                        涂伙长 党委统战委员、武装部长

            陈泉生 党委委员(挂职)派出所所长 

            邓     党委组织委员

                                陈夏霖 党委政法委员

                                罗常泉 副镇长

                黄桂珠 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张炯玲 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

           员:林欣怡 党政办主任

                                   自然资源所所长主持工作

                                连吉忠 卫生院院长

                                黄长森 社会事务办主任

                                叶梦婷 水利工作站站长

                                     经济发展办主任

胡适进 防汛办干部

吴凤梅 社会治理办主任

王丽苹 供电所所长

邓绍剑 林业站站长

黄修进 大洛中心学校校长

李荣镛 大洛村书记、主任

潘东微 官昌村书记、主任

卓佳榘 昌荣村书记、主任

余传明 高坑洋村书记、主任

姜坫梧 张田村书记、主任

江振锋 华口村书记、主任

谢植斌 罗坑源村书记、主任

鲍志英 中洋村书记、主任

罗志绵 后溪村书记、主任

林克亮 陈山村书记、主任

林世焜 前村村书记、主任

罗和炘 宝山村书记、主任

黄明仙 文坑村书记、主任

林兴密 山际村书记、主任

各村协管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自然资源所,值班电话:5786018(党政办)、5786496自然资源所);办公室主任由李华兼任。

(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村和有关部门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镇政府总责、部门具体负责,单位责任人负责制、部门领导负岗位责任制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各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应尽快组织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确定启动应急抢险预案,积极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灾情。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队伍构成由党政办、防汛办、自然资源所、武装部、公安派出所、民政、卫生、通信、水利、电力、财政等部门及相应村和专业地质队伍组成。

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各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警示标志;采取措施,管理和保障灾害点监测网、村级监测网和镇级监测网的正常运作;落实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时,及时组织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不得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地质灾害发生后,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安排灾区重建和治理工作。

各部门主要职责分解表

人武部

组织专职基层民兵培训地灾抢险救险知识,应急临灾状态确保24小时快速反应、随时出动抢险,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抢救遇难人员,抢修重要工程设施和保证生命线工程迅速恢复畅通。

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时,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查明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措施,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负责组织专家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行验收和地质灾害责任进行认定;不得批准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矿山开采等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得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对地质灾害评估资质单位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村建站

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合理规划布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镇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派出所

做好灾区社会治安工作,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发生;协助做好地质灾害危险点人员撤离等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 公路   管理站

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路段的巡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治理施工中发生的地质灾害。

 

工作站

对库区应进行除险加固工作;对所管辖的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包括水库、引水涵渠、过水隧道等及附近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

卫生院

及时做好环境卫生防疫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协同有关部门制定灾前救护与防疫保障计划

社会事

 

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筹措资金和救灾物资;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

学校及林业农业等部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学生防灾知识教育工作;做好林业、农业开发规划,确保生态环境及地质环境不被破坏。制定本部门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2023年度大洛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构成名单,各单位应按要求做好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三)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划定依据

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是指在强降雨期间或者之后,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居民居住区或学校等区域或地段。根据《福建省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让工作的规定》,各村各单位应进行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划定,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防范管理;并要求各村组在汛前及时编制《村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该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象;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应急响应标准;转移工作的实施,包括转移信号、转移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或者安全地带;保障措施,包括生活保障、医疗防疫、治安保卫;其他相关内容等。

符合下述标准之一的区域均应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

——居住区、学校房前屋后以及重要工程设施等高陡边坡的坡脚和坡肩边缘;

——居住区或学校等房前屋后高陡自然土质斜坡和坡脚;

——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低洼地带;侵蚀河岸岸坡边缘;

——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含过去已查明和每年新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区);

——其它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

(四)加强汛期巡查,实施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建立预报预警响应机制

1加强汛期巡查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然资源所要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各站办所及各村在汛前、汛期、汛后对危险性和危害性达到较大级以上的地质灾害点,从群测群防、防灾抢险、应急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巡回检查;对危险性和危害性为一般级的地质灾害点每年至少也要巡回检查一次以上。检查发现问题要责成有关单位或责任人抓紧落实整改措施

各阶段检查工作的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

1汛前检查:检查各村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防治方案落实情况。主要检查各村防灾责任组织机构,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位,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交整理是否合理、完善,防灾预报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网络是否畅通,危险区群众的应急转移方案及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等。此外,自然资源、规划建设、水利、教育、卫生、林业等主要部门应认真做好各自领域内的险情排查,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区),应划定警戒区域并设立警示牌等。

2汛期巡查:进入汛期,自然资源所和镇规划建设、水利、教育、卫生、林业等部门应认真按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运行,村委会及基层群众应当对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和灾害前兆特征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出现险情的灾点(含过去已查明和每年新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镇政府及镇自然资源所报告;镇政府及镇自然资源所接到报告后,上报局及时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调查鉴定灾情,提出处理对策,采取相应措施。

3汛后补查:汛期过后,自然资源所应会同局认真补查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含已查明和每年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情况以及险情是否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决定是否继续监测、是否采取搬迁治理,并通知有关监测单位和监测人;主管部门在每年可进行新增灾点或删除已搬迁或治理的旧灾点,并应及时更新各附表中的各级分管负责人和群测群防人员的姓名与联系电话,为编制下一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2实施灾前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

——对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和划定的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应进行监测巡查,对已列入本防治方案的重大较大级地质灾害危险点应进行加密监测;遇有台风或暴雨袭击或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级达3级以上时,除应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对房前屋后及公路沿线高陡边坡、水利水电设施、开采矿山、旅游景点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巡查;自然资源所应会同局做好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镇政府统一组织、部署地质灾害点的避险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做好群众及财产的安全转移工作。

——对已发现异常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级达4-5级时,应实行24小时监测;还应对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居民房前屋后及公路沿线高陡边坡、水利水电设施、开采矿山、旅游景点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段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工作。镇人民政府应迅速做好受威胁人员的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的保护工作,确保安全;紧急情况时,可以强行组织实施疏散避险。

——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主要由各防灾成员单位和基干民兵组成),备足必要的防灾物质,制定具体的应急抢险方案。各村委会应当划定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查明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受威胁群众人数;要形成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让人员清单,并明确村防灾责任人,特别是制定本区临灾前的群众转移预案,具体布置落实防灾措施;要做到家喻户晓、转移有序。

3预报预警应急响应要求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为5个等级: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小;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级(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级(预警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级(预报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气象防汛部门在汛期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级信息,其中Ⅰ—Ⅱ级可不予发布,Ⅲ—Ⅴ级应向社会发布。对Ⅲ—Ⅴ级的地质灾害预警响应,一般要求如下:

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应急响应

当我镇日降雨量达到5060毫升或者过程降雨量达到80120毫升时,就达到级(注意级)。各村委会及有关部门应做好值班工作,密切注意雨情;镇政府应按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镇政府、村防灾负责人应适时组织对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巡查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险情要立即报告并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组织转移受威胁的群众。

2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应急响应

当我镇日降雨量达到6080毫升或者过程降雨量达到120150毫升时,就达到级(预警级)。镇政府及防灾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应24小时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镇政府、村防灾负责人要加强组织对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巡查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镇政府要及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村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对危险性较大的地质危险区域内的群众,按转移预案及时组织转移避让。

3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应急响应

当我镇日降雨量达到大于80毫升或者过程降雨量大于150毫升时,就达到级(警报级)。镇政府及防灾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应24小时在值班室值班,并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镇政府要及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村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的群众转移避让,并组织对其他区域(含过去已确认和每年新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包村、挂村或驻村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紧急情况时,可以请求强行实施疏散避险。

此外,未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的地区,各村要按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要求加强日常管理,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在台风暴雨和强降雨期间,镇政府要积极做好转移避让群众的安置工作,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防止已转移群众擅自回迁;台风和强降雨过后,镇政府在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群众适时回迁,并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补充调查,更新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库等。

(五) 建立灾情报告制度

1速报时限要求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镇自然资源所应立即上报区自然资源局和镇人民政府。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直到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发生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镇自然资源所应立即上报区自然资源局和镇政府。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向省自然资源厅报告。

——对于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时,镇自然资源所应立即上报区自然资源局和镇政府。区自然资源局接到报告后,要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上报省自然资源厅。

2速报内容

地质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规模、成因和发展趋势,以及伤亡和失踪的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同时提出主管部门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应急调查报告

应急调查结束后,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提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抢险救灾工作;基本灾情;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引发因素);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等。

(六)地质灾害防治分级管理

1重大级和较大级地质灾害防治点:级和乡镇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防治经费及时进行搬迁或治理。未搬迁或治理前,、乡两级主管部门应根据省(市)级有关防灾资信在汛期或强降雨阶段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达3—4级时进行预防避让通知,预报等级达4—5级时进行搬迁避让通知,部份危险区应强制撤离或疏散居住人员;、乡两级在汛期应加强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防、巡查、值班等工作。

2一般级地质灾害防治点:相关主管部门应协助争取防治经费,灾点当事人应及时主动进行搬迁治理或消除隐患。未搬迁治理前,乡镇主管部门应根据级有关防灾资信及时通知到村组相关责任人员,相关人员应及时通知各灾点受威胁人员,在汛期或强降雨阶段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达3—4级时应进行预防通知,预报等级达4—5级时应进行避让通知;乡镇和村组相关责任人员在汛期应加强地质灾害点的巡查、值班等预防工作(对过去已发生但未列入本方案的隐患点也要适时进行巡查);对已搬迁治理或撤消的灾点,各相关部门应进行事后追踪防范,确保安全。

(七)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渐变或者突变的过程,在出现地质运动变形期间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征兆,通过监测并及时捕捉前兆迹象,就可以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责任人,原则上是谁诱发并受威胁谁就负责监测,就是责任人;部份农村的灾点可由镇、村指定专门防治监测人员。由公路、矿山、水利电力、工矿企业等业主或部门所诱发或自身受到威胁的地质灾害点,应由业主或诱发灾害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并落实预防责任人。

落实监测责任人后,相关人员应在主汛期或强降雨期间增加监测频率,并加强灾害体变形破坏过程前兆特征的巡查监测(如泉水变浑、井水突变、山体变形开裂或裂缝扩张、地面下沉、地表隆起或鼓丘、植物歪斜、动物异常等),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隐患体的变形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报,积极组织搬迁避让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023年大洛镇灾害点的村级负责人和防治监测责任人员名单详见文后附表1、附表2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的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以镇为单元的镇、村、灾点的群测群防网络,形成镇、村、组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系网络。镇政府及自然资源所应对地灾点进行全面排查,逐个落实监测人、防灾责任人,按要求建立基础台账,将有关信息录入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各相关的年度防灾预案、应急抢险预案、群众转移预案等外,目前应建立的主要防灾制度: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预报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等。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要努力达到:四应有四应知四应会的基本要求。

1村委会做到四应有:应有防治方案、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值班制度、监测制度、巡查制度;应有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有监测器具、通讯工具。

2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应做到四应知:应知辖区内隐患点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应知险情灾情报告程序和办法;应知灾点监测时间和次数。

3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掌握四应会:应会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应会监测方法;应会对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和初步判断;应会指导防灾和应急处置。

2加强监督,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

各村和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地质环境的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的审核和审批,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人为活动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3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宣传图片、标语挂历、防治手册或宣传单等多种形式,以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组织镇、村各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地灾危害性和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形成各级领导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众关心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而提高抗灾能力,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群测群防,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防治措施建议

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选择工程防护、生物防护等措施进行治理,难以治理的,应组织搬迁避让。

 

件:1.大洛镇地质灾害危险点防治监测网络一览表

                    2.大洛镇高陡边坡及监测网络一览表

3.大洛镇地质灾害威胁户统计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

附件.docx

相关链接: